有史以來最年輕的IEEE Fellow--張亞勤
張亞勤,12歲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第二屆少年班,前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got promoted to head quarter)
1998年3月,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迎來了一位傳奇人士,世界首富美國微軟公司的董事長比爾•蓋茨先生來到清華大學。在發表完演講之後,一個個的問題接踵而至。會議結束後,蓋茨驚奇地發現,這與在美國大學與學生的交流完全沒有兩樣。所不同的是,他感覺到這些滿臉稚氣的學生更加才華橫溢、後生可畏。在飛回美國的飛機上,蓋茨作出了一個新決定,就是從印度、日本、中國等國家中,選擇在中國投資8000萬美金,設立微軟中國研究院。
同年8月,著名學者李開複博士接受蓋茨的重托,出任微軟中國研究院的院長。他要完成蓋茨的重托,在北京建立一個世界一流、亞洲最高水準的研究院。在出發之前,他向同事們發出了一個電子郵件,請他們列出在電腦軟體、多媒體等領域國際最著名的學者的名單。
幾天之後,開複攜妻帶子,來到中國。到華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一看同事們發給他的電子郵件。令他吃驚的是,在衆多的推薦者中,有一個名字被許多人反復提到---張亞勤,一個三十二歲的中國學者。在與西雅圖總部十分密切的磋商之後,微軟決定,請人力資源部經理儘快與張亞勤博士接觸。
在北京10月的一個黃昏,開複接通了美國的越洋電話,這時正是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城的清晨,張亞勤博士剛剛起床不久。兩位元世界著名的華人學者第一次通過電話進行了交流。在上班的途中,亞勤感覺到今天的陽光似乎與昨天有些不太一樣,他懷疑自己已經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幾天之後,張亞勤博士飛到了北京。
少年大學生十二歲走進大學校園
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之後,位於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成爲了當時中國最富知名度的高等學府。除了與北大、清華一樣出色的學生、老師和校風之外,科大開設了一個少年班。一時間,有關科大少年神童的報道,成爲報刊雜誌最吸引人的新聞。就在那一年,12歲的張亞勤成爲當年中國最年輕的少年大學生。
張亞勤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個知識份子家庭。父親讀完大學後曾分別在大、中學任教。孩提時代的張亞勤飽受讀書世家的文化熏陶。5歲時,一場災難降臨到小亞勤的家庭,父親在歷經生活的磨難後,離開了人世。從此,巨大的生存壓力便降臨到他們一家人的頭上。在母親和外祖母的教育下,小亞勤開始學會獨立地學習和生活。他對數位和其他自然科學的興趣與日俱增。當同年的夥伴還在爲即將面臨的考試發愁時,他的讀書範圍,早已超過了他的年齡。於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跳級後,中學已經不能滿足他對知識的渴求。憑著天資和努力,在經過嚴格的考試後,張亞勤從全國1200余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在科大少年班的日子,是張亞勤一生中最值得回憶的日子。與不同地區、不同語言、不同年齡的同學交往,極大地滿足了他的好奇心;校園的所見所學所聞,充分地開闊了他的視野。在中國科技大學,張亞勤就象一隻穿過雲層的海燕,在陽光燦爛的天空中自由地遨翔。
大學畢業後,張亞勤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本校電子工程專業的研究生。17歲,當其他的少年正準備高考走進大學校門時,張亞勤已選擇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開始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享譽國際科學界
在念研究生時,張亞勤選擇了從事高速資訊採集和處理的工作,從此,他與電腦通信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讀文獻做論文時,張亞勤與美國著名學者、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皮克霍茲教授開始通信,請教和探討一些學術問題。這位元在波譜、衛星通訊、無線電通訊等研究領域蜚聲世界的大學者驚奇地發現,這個不足20歲的中國年輕人,已表現出他特有的科學天分和勤奮踏實的品質,於是,他鼓勵張亞勤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1986年,20歲的張亞勤帶著夢想和信心,帶著母親的希望和夥伴的祝福,來到了美國首府華盛頓,就讀于喬治•華盛頓大學。到達華盛頓的第二天,皮克霍茲教授給了他8本書,讓他在兩周內儘快讀完。爲了讓亞勤能夠儘快開工作,教授認爲他除了就讀許多必修的課程及準備博士資格考試之外,應直接開展工作。這時間,教授正領導一個研究班子與國際衛星組織合作,解決通訊衛星上的加密問題。亞勤也投入到這個工作中來,並且獨立地在幾個關鍵技術方面,從理論到應用技術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其後,他還在與美國軍方的合作方面,在解決第一個大型醫學資訊系統的圖像壓縮和增強方面作出了許多新的成績。這時間,初出茅廬的張亞勤寫出了一些高水準的論文,在電子工程學科中奠定了雄厚、扎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高深的産業知識。1989年,張亞勤以高水準的論文,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隨後,老師推薦他到著名的GTE研究中心去作研究工作,作爲GTE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在這之後的5年,基本上是沒有任何人干擾、十分穩定的5年,也是亞勤事業起飛的5年,他全力投入到數位視頻的傳輸和通訊研究領域。在此期間,他一共發表了100餘篇有關視頻。在這之後的5年,基本上是沒有任何人干擾、十分穩定的5年,也是亞勤事業起飛的5年,他全力投入到數位視頻的傳輸和通訊研究領域。在此期間,他一共發表了100餘篇有關視頻壓縮、數位電視,數位電話等電子工程方面的論文,成爲了在這一領域出類拔萃的學者。當時他在視頻壓縮及超低速率壓縮編碼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成果,一些技術和專利已經被國際標準(MPEG1,MPEG2及H.261/H.263)所採用。他在1991年所做的小波全圖像動態視頻編碼和視頻無線通訊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挑戰數位電視和多媒體技術
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傳統彩電産業已基本上被日本人所控制。彩電技術的創造發明者美國希望在這一工業領域找到一種高清晰度的電視,而日本人似乎在這一研究方面也不甘落後,他們開發出類比制式的高清晰度電視技術,並形成了標準,SONY和松下公司期望以此進一步控制全球市場。而美國學者一開始就直接瞄準數位化的高清晰度電視展開研究。爲了達到制訂全球標準、在與日本企業的競爭中取勝的目的,1993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通用儀器公司、荷蘭菲利浦公司、麻省理工、湯姆遜公司、桑納福實驗室等歐美這一領域的領先研究機構和企業形成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的大聯盟,工業標準也正在制訂之中。接下來就是要有人在標準下開發出技術,做出新産品,而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技術就是解決圖像視頻信號的壓縮處理和高速傳輸,其中有很大部分工作屬於壓縮、編碼、處理及傳輸。就在這段時間,張亞勤被聘請到位於新澤西洲普林斯頓的桑納福多媒體實驗室,首先擔任專案經理,後任部門主管,97年被提升爲多媒體實驗室主任。
這是中國人在這個研究領域所擔任的最高職位,在這個工作中,桑納福多媒體實驗室創造了數百項新技術,申請了數百項專利,而其中五項最重要的技術和專利,就是由張亞勤直接創造的。在這個研究專案中,張亞勤充分發揮了他在速率控制技術、數位多媒體技術、視頻通信技術方面的深厚功底,作出了一系列的新研究。在多媒體研究包括聲音、圖像、電腦等多種資料處理中,需要研究一個多媒體壓縮編輯標準MPEG4,這個標準的制定,建立了未來資訊社會多媒體工業的一個支柱,而張亞勤及他的同事們就是制定這個標準的重要成員。
在這個領域,張亞勤一共發表了20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有40篇論文在世界最權威的《IEEE Transactions》雜誌上發表,他還先後出版了11本專著,在視頻壓縮、互動式電視、多媒體通訊、桌上可視電話等方面取得了幾十項專利,其中有些專利已形成産品。他的關於"小波圖像及紋理編碼"和"全球動態判斷和補償計劃"等50多項技術對國際標準的建立作出了貢獻。1997年,年僅31歲的張亞勤博士當選爲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IEEE Fellow)。這是在電氣和電子學研究領域全世界最高的學術榮譽,他也因此成爲IEEE 100年歷史上最年輕的院士。
創造研究自立的全新模式
1988年,世界工業巨子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了RCA公司,由於産品方向及經營市場的異見,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公司。在通用電氣公司給予3億美金之後,RCA的中央研究院(桑納福研究院)宣佈與斯坦福研究院(SRI)合併。這時桑納福一共有1200多人,70%以上的人擁有博士學位。一個單純的從事基礎和應用研究的實驗室桑納福,作爲世界電子發明的搖籃,曾發明過彩電、LCD(液晶顯示)、磁州技術、及廣播電視、MOS/CMOS等改變人類的輝煌成就,突然一夜之間沒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需要自己找飯吃,自己解決科研經費。這所在電氣和電子技術方面全球最高水準的實驗室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
桑納福實驗室開創了研究自立的先例,採取三種商業模式,其一,接受委託從事研究工作;其二,自己研究,開發出技術,通過技術轉讓和技術授權獲得商業收益;其三,對於一些看中的技術,單獨投資或與風險投資公司一道投資,直接創辦企業獲利。作爲桑納福多媒體實驗室的主任,張亞勤很快適應了這種模式,並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商業運作之中。
桑納福多媒體實驗室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張亞勤開始與世界一流的大企業打交道,討論商業合作。先後一共有包括休斯在內的20多家大公司與張亞勤合作並轉讓技術。同時,張亞勤還利用自己開發的技術創辦了兩家公司,只待産品成熟,上市運作。
從1988年自通用電氣公司獨立的10年中,桑納福公司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目前它擁有900名科學家,其中有600位博士,還設立了12個實驗室。1997年被《財富》雜誌評爲美國四大傑出研究中心之一。在桑納福發展壯大的歷程中,張亞勤一直扮演著建設性的角色。
祖國情結
張亞勤把他的成功,歸就於運氣好。在選擇學校和研究方向時,儘管他先後得到了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獎學金,但他碰到了人品正直、才華橫溢的皮克•霍茲教授。導師豐富的研究方法,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理論功底讓亞勤終身受益。然而,在亞勤的心中,自始自終有著十分濃郁的祖國情結。
在桑納福工作時,張亞勤接待了大量來自中國的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對於他們的要求,他總是盡力滿足,並且給予熱情的關照。在他的實驗室,他接待最多的也是華人學者。當微軟找到他,希望他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時,張亞勤沒有談任何條件。到中國去工作一段時間,成爲他加盟微軟的最主要的理由。
1998年新年前夕,亞勤在中國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回美國探親。他在中國的生活和工作,讓許多傑出的中國海外學者十分感興趣。亞勤向他們詳細地講述了到中國以後的情況及自己的感受。有相當一大批傑出的中國海外學者在他的影響下接受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的聘請,回國工作。他們包括:張宏江博士、李勁博士、李世鵬博士及朱文武博士等。亞勤說,他希望與同事共同努力,把微軟中國研究院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院,特別是在視頻的壓縮、互聯網、數位圖書館及電腦圖形學、自然語言等方面成爲一個具有國際領先地位的研究中心。
世界的財富
從1999年加盟微軟中國研究院開始,張亞勤就開始全力建設一支強大的多媒體研究隊伍。他所領導的多媒體隊伍中,包括沈向洋-全球最傑出的圖像處理學家之一、張巨集江-基於內容的視頻檢索領域的先驅、李世鵬-多功能圖像/視頻處理和壓縮領域年輕有爲的學者、朱文武-來自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網路及通信領域的專家,以及當年清華大學的"神奇小子"李勁等。在微軟公司內部的一次高層會議上,比爾•蓋茨曾十分得意地向大家講到,"我敢打賭,你們誰也不知道,我們在中國有一個全世界最高水準的多媒體研究機構。"比爾•蓋茨之後指出,要將微軟中國研究院多媒體小組的工作,與微軟産品的開發戰略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2000年6月底,張亞勤率領他陣容豪華的多媒體研究隊伍前往微軟公司雷特蒙總部向比爾•蓋茨作彙報。
在微軟,向比爾•蓋茨彙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彙報的結果將直接對某項産品開發、研究方向以及公司發展戰略産生重要影響。張亞勤自豪地告訴比爾,在一年的時間內,微軟中國研究院的多媒體小組已經在全球最優秀的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了80餘篇論文;在網路協定領域,申請註冊了40項美國專利;做出了60項新發明;並已有8項成熟技術轉讓給Netdoc, DMD和MSTV等相關産品部門。
張亞勤及其所領導的多媒體隊伍爲比爾•蓋茨做彙報,實際上更像是一次科技精英間的對話,在一個多小時的交流中,比爾•蓋茨爲微軟中國研究院多媒體小組的出色成果所信服,給予了他們高度的評價。事實上,張亞勤在多媒體領域的研究,早已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1999年1月,美國電子工程師榮譽學會授予張亞勤博士1998年度唯一的"傑出青年電子工程師獎",成爲獲得該獎項的第一個中國人。這一獎項的前任獲得者們,今天基本上都是美國電子工程領域的巨匠人物。爲此,美國總統克林頓專門爲張亞勤發來了賀信,祝賀他獲得這個崇高的榮譽。在信中,克林頓總統寫到:"祝賀您獲得1998年傑出青年電子工程師獎。您領會了勤奮和承諾的真正意義。任何成功都離不開辛勤的工作,我對您所取得的突出成績表示衷心的祝賀。您的成就無疑也是對大家的一種巨大鼓舞。"
張亞勤的博士導師每每提到自己的學生,則感慨不已,那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感覺實在是好極了,講到激動之處,他脫口而出,"他實在是世界的財富。"
2000年7月中旬,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李開複博士接到微軟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的指令,要他儘快將北京的工作交給張亞勤,回微軟總部接受一項新的任命。張亞勤走馬上任成爲微軟中國研究院的第二任院長。如果說李開複單槍匹馬開創微軟中國研究院創造了一個新的傳奇,而張亞勤面對的則是如何將這個傳奇進一步發揚光大。李開複院長說:"我們的目標是將微軟中國研究院建設成爲電腦領域世界一流的、亞洲最高水準的基礎性研究機構,而張亞勤無疑是能夠繼續帶領大家實現這一目標的最適當人選。"
張亞勤,這位中國山西的少年,曾因進入中國一流大學的少年班而名噪一時,也曾因成爲美國華人中最傑出的學者而名傳四海。今天,他更加堅信,在他的領導下,微軟中國研究院一定會成爲全球一流、最具中華民族智慧的電腦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