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玉

宋振玉

1915年5月22日出生於河北省安國縣伍仁橋。父親是中醫兼小學教師。家境困難,中學學習期間曾得到姨母資助。1936年,畢業于河北省第六中學高中。爲了生計和準備繼續深造,他先後考取北平中法大學化學系練習生和清華大學社會系編輯員,進行短期工作。1937年,他考取燕京大學化學系的公費生。他讀書之餘,在校內做些飯廳服務、整理草坪樹木的工作,以維持生活費用。1941年,他大學畢業,留校任助教。“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本佔領者關閉了燕京大學,他被迫到天津興隆化學制藥廠及天津東亞公司化學廠工作。1946年,到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任講師。當時學校經費甚少,爲進行研究工作,他自費購買藥品,曾從中藥鴉膽子中提取出一種抗阿米巴的有效成分,後發表在1949年美國藥學會志(JAPA)上,這是他最早從事的研究工作。

1948年,美籍華裔藥理學家梁棟才(E.L,Way)出於愛國願望,想培養一名中國研究生,經燕京大學理學院院長推薦,宋振玉被梁先生接受。這年8月,宋振玉來到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藥理系,在梁先生指導下進行嗎啡類藥物鎮痛和耐受性機制的研究。在此期間,他發奮學習,補習了生物化學、生理學和微生物學等基礎醫學課程。在研究工作中,他從代謝和內分泌的角度探討美沙酮、度冷丁等藥物鎮痛和耐受機制。當時,藥物代謝還未形成獨立學科,他憑藉自己的化學基礎,建立了一系列測定動物組織內藥物濃度的方法,這些工作爲他後來在國內開創藥物代謝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于1949年獲喬治華盛頓大學碩士學位,1952年,又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獲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1953年,他被波士頓塔夫茨大學醫學院聘爲副教授,進行局麻藥利多卡因的代謝研究。此時,他的物質待遇豐厚、工作條件優越,本可留居美國,但他熱愛祖國,決心回國奉獻自己的知識和力量。經過一番周折,他於1954年回到首都北京,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被安排在中央衛生研究院藥物學系(現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藥理室工作,任副研究員。1963年,晉升爲研究員。曾先後擔任藥理室副主任、主任。

他爲人正直,平易近人,生活簡樸。他是我國著名專家,但待人謙虛和藹,毫無架子。他很關心周圍同事,甚至工作人員家人的事也記挂在心。一次,室內一位同志患胃出血住院,他第一個去看望,並主動拿出1000元存摺交給病人,以備急用。他對別人的愛護還表現在政治運動中也不畏風險,仗義直言。“文化大革命”中,有位同事被打成“反革命”,一般人都不敢表示意見,他卻找到有關部門說:“我和她共事多年,我敢說她不是反革命。”他對社會上不正風氣十分痛恨,並且勇於抵制。一次,某高級幹部爲兒子考研究生的事派人找他,來人介紹了考生父親的官職,示意他開方便之門,被他正言拒絕。他對實驗設備、材料和辦公用品十分珍惜,發現別人浪費,就嚴厲批評。如確是實驗需要,他十分慷慨,室內公用儀器,甚至別的課題組的儀器,有的也是由他的科研經費買的。他生活樸素,從不講究衣食。有件呢大衣邊緣已磨損發白,他用墨水塗一下,出國繼續穿用。但爲了支援國家建設,他每次都購買幾百元國庫券。

1983年,宋振玉被評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他還擔任很多社會職務,如中國藥學會理事、世界衛生組織(WHO)基本藥物專家組成員、《藥學學報》主編、國際藥理聯合會(IUPHAR)藥物代謝專業執委會委員、中國藥理學會藥物代謝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藥理學會臨床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J.Biomed.Enviromental Sci(《生物醫學和環境科學》雜誌)副主編、Drug Metabolism Reviews(《藥物代謝綜述》)編委,還是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副總編等。

開創我國藥物代謝研究事業
  宋振玉回國後,原想繼續進行嗎啡類藥物的研究,但當我國正在開展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他自覺地將研究課題轉向了血防藥物。他領導工作人員開展了銻劑毒性和吸收、分佈、排泄的研究,於1957年,發表了論文《三價葡萄糖酸銻銨和酒石酸銻鉀的毒性及注射後銻的吸收、分佈和排泄》,這是我國藥物代謝研究領域的第一篇論文。其後,又發表了《二巰基丁二酸鈉對三價葡萄糖銻銨毒性及代謝的影響》論文,在我國最早將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化合物應用於藥物代謝研究。60年代初,他撰寫《藥物轉化酶及一些影響藥物轉化的因素》,向國內介紹了藥物代謝酶的研究進展。1963年,發表論文《二苯基丙基己酸β-二己基氨基乙酯(SKF525A)對戊巴比妥鈉體內轉化的雙相影響》,是我國最早開展的藥酶研究工作。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干擾,這項剛剛起步的工作又被擱置起來。1972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舉行的一次學術會上,他再次呼籲進行藥酶的研究,並且指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飲食習慣差異大,又廣泛採用中草藥,並且中西藥同時使用,因而研究藥酶的誘導和抑制、藥酶的民族和地域差異、中草藥對藥酶的影響、中西藥配伍等問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可惜當時他的這些遠見卓識的建議未被重視,使我國在這個領域大大落後于國際水平。80年代以來,他指導研究了抗肝炎藥物聯苯雙酯的代謝,並對體內轉化途徑作了深入探討。爲了檢測新結構抗瘧藥青蒿素和強心藥黃夾甙在生物樣品內的含量,他指導研究生建立了這兩個藥物的放射免疫測定法,這是迄今爲止我國僅有的測定小分子藥物的放射免疫方法。30多年來,他領導工作人員採用了比色、放射性同位素示蹤、熒光、紙層析、薄層層析、薄層掃描、高效液相色譜、放射免疫、氣相色譜質譜聯用等方法進行藥物代謝研究,涉及抗血吸蟲、抗腫瘤、利尿、抗瘧、擬膽鹼、抗肝炎、強心等藥物,發表論文百餘篇。在他古稀之年,主持編寫了《藥物代謝研究》,全面闡述了藥物代謝研究的意義、方法和應用,是一部極有參考價值的專著。他開創了我國藥物代謝研究的事業,並始終站在發展前列,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中草藥研究和新藥藥效篩選
  50年代中期,爲了研究我國珍貴藥材人參的藥理作用,宋振玉領導工作人員建立動物模型,證明了人參對應激反應的保護作用及與腎上腺垂體系統的關係。60年代,爲了尋找治療關節炎的藥物,他領導工作人員建立抗炎動物模型,篩選出一批有效的中草藥。爲了防治放射性損害的需要,他領導科研人員建立放射病動物模型,篩選和研究了有關藥物。

以育人爲己任培養科研人員
  早在60年代初期,他培養幹部的經驗就在醫科院系統做過介紹,《健康報》也進行了報道。他十分重視工作人員的專業學習。回國初期,爲了使年輕同志有扎實的基礎知識,他親自講授生物化學、藥理學、藥物化學和有機化學等課程,並嚴格考核,督促大家學習。他注意培養科研人員的工作方法和科研能力。他多次爲年輕同志講授“如何寫實驗記錄”,強調“立即、直接、清晰”。立即是指要邊做實驗邊記錄,不要補記;直接是指將實驗條件和結果直接記在本上,不能先用單頁紙記,然後轉抄;清晰是指字迹和語意清楚。他還多次爲年輕同志介紹“怎樣寫科學論文”,從題目的選擇、提要、前言、正文、討論、結論、參考文獻等各方面講解撰寫論文的要點。這些講座對初入科學殿堂的年輕人確實如夏日甘泉一樣。每有新人到他身邊工作,他都要先帶到圖書館,教給他們查閱文獻的方法。當他看到有價值的資料時,總是送給有關人員參考。全室幾乎所有的論文他都仔細閱讀,提出修改意見。他指導別人工作時,既提出意見,又大膽放手,鼓勵人家嘗試新的方法或驗證新的設想,使其在實際工作中增長才幹。如今,他培養過的一些研究生、進修生和工作人員已成爲科研教學單位的骨幹力量。

主編《藥學學報》
  《藥學學報》是一個包容藥物化學、植物化學、藥用植物、藥劑、藥物分析、藥理和抗生素領域的專業性刊物。《藥學學報》在“文化大革命”後復刊,他任主編。編輯部從組稿到出版有一個繁雜過程,包括綜合審稿人意見、決定稿件錄用的總審,稿件確定後整期內容的審核,排版印刷後第一次校樣的校對,他幾乎每一步工作都參加。他審稿認真仔細,一絲不苟。本來編輯部只要求他對英文把關,但他連中文及專業內容都一併審查。由於他既懂藥理,又通化學,並且熟諳英文,所以常常提出中肯的意見。《藥學學報》是月刊,稿件總是新舊交替、接踵而來,校稿還有時間限制,但他從不耽誤。每逢外出開會,他都提前打招呼,唯恐影響稿件的審校。他有自己承擔的研究課題,又有很多兼職活動,因此審稿幾乎佔用了他所有晚上和節假日時間。他對提高辦刊質量十分重視,每期出版後,他仍要仔細翻閱,從中發現問題。他還經常關心其他雜誌,凡有可借鑒之處,馬上向編委介紹。雷射排版印刷就是他提議並協助聯繫的。爲使學報盡善盡美,他孜孜不倦,付出極大精力。

  宋振玉因年事已高,幾年前就退休了,但他仍像以前一樣,毫不鬆懈,每天按時上下班,默默地奉獻自己晚年的餘熱。在他75歲壽辰時,藥理室全體同志爲他舉行了慶祝活動,所領導和其他科室的同志也前來祝賀,向他表示由衷的敬仰和愛戴之情。

  (作者:王文傑 韓超)

簡歷

1915年5月22日 生於河北省安國縣。
1936—1937年 北平中法大學化學系練習生。
1937—1941年 在燕京大學化學系學習,1941年畢業留校任助教。
1942—1944年 任天津興隆化學制藥廠技術員。
1944—1946年 任天津東亞公司化學廠研究助理。
1945年  在燕京大學任教。
1946—1948年 任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講師。
1948—1949年 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藥理系進修,獲碩士學位。
1949—1952年 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藥理系進修,獲博士學位。
1952—1953年 在美國加州大學日金山分校博士後研究。
1953—1954年 任美國波士頓塔夫茨大學醫學院藥理系副教授。
1954—1963年 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1963年 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曾先後任藥理室副主任、主任。